查看原文
其他

首批疏解到雄安的4所在京高校,开工建设!

首都教育
2024-08-25


11月28日

首批疏解的

在京部委所属高校雄安校区

集中开工动员会

在雄安新区召开

标志着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4所高校雄安校区

全部开工建设


北京交通大学雄安校区开工动员现场。刘光昱摄


北京科技大学雄安校区开工动员现场。刘光昱摄


北京林业大学雄安校区开工动员现场。刘光昱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雄安校区开工动员现场。

刘光昱摄


4所高校均为

教育部直属、“双一流”建设高校

雄安校区主要位于

雄安新区起步区第五组团北部

雄安校区的建设

将显著提升学校办学条件

为学校在更高起点

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不同于一般大学的封闭式办学,这四所进驻雄安新区的高校将通过建立协同创新联盟,推动学生相互选课、教师跨校任教、多校联合培养研究生,促进图书馆、体育馆等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组建校际社团,开展多种活动。


这四所高校的雄安校区将要建设成什么样呢?小编带您抢先看!



北京交通大学雄安校区



北京交通大学雄安校区位于雄安新区启动区和起步区第五组团北部,占地面积约2600亩。





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交大建筑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联合体提交的方案秉承雄安新区规划要求和学校十四五规划愿景,以建设“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以“思源致远·启航未来”为理念,优化创新资源配置,释放科研潜能与活力,加快学校“双一流”建设,规划科教融合校园、人文宜居校园、绿色生态校园、智慧科技校园、持续发展校园,为交大下一个百年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是

理念创新,塑造以学科贯通

为核心的研究型校园


规划方案打造校园学术中轴,承载公共教学、实验、研究的平台功能,以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和学科群建设为基础,规划三大一流学科群+两大基础学科。



二是

以文化人,创造以师生交流

畅通为本原的活力型校园


源于交大校训和饮水思源的光辉传统,传承百年交大精神,方案规划了三大广场:思源、知行、天佑,五大书院:交通、能源、信息、人文、基础学科,打造新明湖水系,规划HUB综合体和24小时开放书院全时交流共享空间,激发校园活力。



三是

立足雄安,打造以校城融通

为目标的可持续校园


规划从地下、地面与空中建立链接,贯通整个校园空间。根据校园分期发展需求,一期建成后校园即初具规模且节约高效,之后再逐步发展二期和三期用地,同时规划开放空间作为学校战略留白区,并设计通用化模块化的科研建筑空间以适应未来学校发展需求。



四是

智慧绿色,营造以生态汇通

为特色的碳中和校园


方案不仅将遮阳系统、可再生材料、太阳能设计、地热能等绿色低碳理念引入校园规划,还利用地形将雄安新区季节性湿地风光与交大校园景观风貌相融合,营造与自然共生的智慧校园、生态校园。




北京科技大学雄安校区



北京科技大学雄安校区位于雄安新区起步区第五组团北部,占地面积约2450亩。



雄安校区总体规划方案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参与设计。


该方案结合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的总体要求和学校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使命愿景,坚持“传承、创新、绿色、活力”的设计理念,建设新校园,打造新平台,培养新学科,推动雄安校区成为新时代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


一是

打造人文传承的北科新苑


以主楼、图书馆等主要建筑构建南北中轴的设计与学院路校区东西中轴的格局一脉相承,平坡结合的宿舍屋顶和砖红色的建筑外墙承载了独属北科大人的精神记忆。方案规划布局求实广场、鼎新广场和银杏大道等特色场景,传承创新学院路校区的历史积淀和设计精华;充分利用“南—中—北”地块的天然格局,构建“井字型”公共生态廊道,形成“南城、中校、北苑”的空间格局,重现学校早期“清泉溢满井”的历史景观。


二是

建设前沿创新的智慧平台


雄安校区将作为学校前沿科学的重要研究基地,规划布局国家级大科学装置,致力于打造教学、科研与产业融合,多学科交叉的世界级创新高地。方案注重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构建由图书馆、公共教学楼、计算中心、基础实验楼、工程实践创新基地、教学试验厂房、自主学习中心、创新创业中心、学院组团等组成的教学科研基础设施,并为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发展预留充足的空间。部分科研创新用房将沿城市道路规划布局,便于开展产教融合、科教融合,提升学校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创新发展的能力。


三是

构建蓝绿相融的城市校园


方案规划将建造以蓝色“满井湖”和绿色林荫道交融而成的生态体系,实现校园、城市、自然的一体融合。开阔的人工湖和步行栈道将为师生营造宜人的滨水学习生活环境,音乐厅、学生活动中心等公共设施将依湖而建,致力于打造舒适的校园生活体验。校园内部将形成环路,实现人车分流,并通过地上或地下通道、架空平台等,联通三个地块。以践行国家双碳战略和雄安新区绿建标准为目标,方案还规划构建科学的生态校园海绵系统。


四是

营造圈层复合的活力社区


方案重点打造可续生长的“教学—生活”多圈层结构,以公共环道串联教学科研区、生活运动区、科研创新区,各功能区域相对独立,又互交联系,组团式的空间设计可充分满足多情境互动交往需求,营造开放活力校园。通过连续的林荫步道、架空连桥、下沉庭院等,贯穿建筑、广场、绿地、水面等开放空间,连接不同活动场景,营造良好的步行体验,打造功能复合的学术聚落,构建5分钟活力社区组团。方案规划将运动融入日常生活,设置慢跑环路、自行车道等,致力于打造健康校园。



北京林业大学雄安校区


北京林业大学雄安校区位于雄安新区启动区和起步区第五组团东北部,占地面积约2200亩,距离北京校区直线距离约110公里。



根据规划,新校区一期建设预计2025年完成,到2035年基本完成三期建设。新校区将打造具有中华文化底蕴和浓厚学术氛围,典雅实用、舒适安全、节能环保、校城融合、富有弹性的绿色生态校园。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联合体提交的《北京林业大学雄安校区总体规划设计方案》秉承协同发展、生态优先、文化传承、守正创新四大理念,以林为心、以景筑园,构建礼序乐和、景理聚韵、特色鲜明的宜人北林。


一是

构建蓝绿交织的山水北林


规划方案主轴以山水之源为序,承南北中轴核心景观为芯,延续至北端种质中心林栖之园,架构融汇贯通的山水校园格局。自由灵动的教学带,南区构建文化芯、北区创建活力芯,东西两侧外圈层营建生活聚落。一带、两芯、多聚落,点线面协同交融,构建出圈层校园之结构。主轴线上的南北空间序列,如山水脉络之主干,向东西两侧空间流动、渗透,营建出一干多枝,多级交织、经纬共构的山水校园体系。



二是

营造守正创新的博学北林


规划布局国家大科学装置,打造教学、科研和产业融合的世界级创新高地,为我校更好服务国家生态战略注入新动能。规划将校园布局为七大功能复合组团,每一组团内都包含有教学、生活、餐饮、运动等功能,校级教学空间、学院级空间、生活空间、运动空间集约高效,形成高品质的300米生活圈。方案精心布局了许多开放空间及户外教学实习设施,打造寓教于景的户外课堂,形成以育人为中心、功能复合、人性关怀的圈层布局新模式。



三是

传承古今交融的人文北林


方案在北区规划了湖区唤起师生对校园历史的记忆,建筑组群滨于其畔,将新老校区的历史场景和山水情怀链接起来。同时引入中式传统园林,古典合院、蜿蜒长廊等传统建筑景观滨水而居,将中华几千年园林文化精华与北林的专属特质相融贯,红绿相映的校园文化和园冶传统智慧共融互生,历史文脉在新校园中呈现出了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文化表达和彰显。



四是

建设信息相通的智慧北林


规划方案通过绿色低碳、智能数字、健康安全、清洁能源等技术支撑,打造智慧数字孪生校园。应用数字化、装配化、协同一体化新技术,在设计、材料、建造和运维各阶段实现智慧赋能,营建景观优美、生态友好、低碳节能的信息化智慧校园。



五是

打造活力健康的乐活北林


规划方案构建城校协同、多维度活力共享校园。丰富便捷的生活大街、柔性校园边界实现与校园外部渗透交织。3.5公里的阳光步道系统,敷设了滨水长廊和林间曲径等多元慢行系统。园林化的休憩空间,让师生在晨读中聆听风声、在落日里享林下学堂。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雄安校区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雄安校区位于雄安新区起步区第五组团北部,占地面积1600亩,建设用地面积1200亩,预计将于2025年底完成一期建设并投入使用,满足10000名学生的办学需求。





学校将按照党中央关于雄安新区规划建设要求,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原则和 “自然生态、绿色低碳、智慧高效、安全便捷、人文人本”的设计理念,紧紧围绕建设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努力将雄安校区打造成为高层地学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区、国际地学科技前沿发展桥头堡、雄安新区建设与京津冀协同发展服务站。




转载请注明来源“首都教育(ID:bjedunews)”

如您对本文内容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发邮件至yqbjll@126.com,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沟通。

来源:雄安发布、各高校官网及微信公众号

编辑:一缕阳光

审核:渔樵书生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首都教育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